星期日, 9月 23, 2012

追思,余德慧老師

之一 歌謠

山谷裡有風 山谷裡有雨
山谷裡有樹 山谷裡有河
山谷裡的天 永遠那樣藍
山谷裡的居民有許多許多的愛

山谷裡有風 山谷裡有雨
山谷裡有樹 山谷裡有河
山谷裡的天永遠那樣藍
山谷裡的居民住了許多許多年

山谷裡有風 山谷裡有雨
山谷裡有樹 山谷裡有河
山谷裡的天 永遠那樣藍
山谷裡的居民祖祖輩輩不離開
....

在松園別館,我和珺予被大陸民歌歌手小娟的聲音吸引,歌聲,就伴隨著我們度過這一週。在花蓮,從市區到東華大學,然後跟著我進入部落,歌聲,在車內的空間迴盪。而我,一直在醞釀著與一位「師者」的道別。

面對這個道別,我慢慢的發現我需要很長的時間,去處理那偶而襲來的悲傷背後的意涵,我發現需要找尋著這個道別對我的意義。


之二  方法論

八月時,收到理書師的電話,知道了余老師的消息。理書說,就在心中持續地給余老師祝福。

四年前,也是像這樣的天氣,炎熱的陽光裡有著涼涼的風。

在通過了博士班資格考之後,從蘇格蘭回台灣進行場域研究。帶著曾經閱讀過所有余老師書籍的膽子,緊張而焦慮的打電話到慈濟大學,央請老師做我的場域與學術督導。心裡頭,有著在歐陸學習現象學的勇氣,有對現象學的體悟依然無知的害怕,與面對心目中大師的怯懦。

我先email給老師我的proposal,隔了一個禮拜,沒有老師的回信,我緊張的打電話到老師辦公室。有些支吾的說明我的央請後。老師回答:

「好,我看完你的proposal了,我們直接約時間談吧!」

給余老師的電話中,老師就只說了這句話。就這樣。

而我的焦慮,完全沒有減少,在電話掛斷後反而垂直的飆升。回家,把所有和現象學有關的書重新放在案上,再次的把我的proposal劃上重點。面對心中的偶像,那是比博士班資格考更困難的挑戰。

理書師知道了我和余老師有約,也和余老師相約想用花精幫老師做一些工作。而對我們的學術督導,理書也很有興趣。而她是最完美的盾牌,可以檔在我的焦慮與害羞之前。因此,我們一起前往。

見面當天,我們到了老師的辦公室,書中景仰的對象,現在有機會直接的對話。我的所有情緒溢到了滿點。老師開門見山的就開始了現象學的對談,從我的研究計畫,場域工作,一直到我所瞭解的與不瞭解的詮釋學與現象學。從傅柯、胡塞爾、呂格爾、海德格、列維納斯、佛洛依德這些在我論文中出現的人名,我們延伸了許多我所碰觸卻未知的脈絡。我的焦慮轉為學習的欣喜,因為,以前不懂的,現在懂了更多、更多。

三個小時的對話,是十年的教導與學習。我帶著如此貴重的禮物,向老師鞠躬。

理書幫老師進行了花精與詠唱,我們又聊了一會兒。余老師驅車送我們去我們下榻的民宿。車上,我們又有了深刻的對談。

一樣,那又是特別而感恩的經驗。

那年回蘇格蘭,在冰雪中完成了我的論文。論文因為余老師,注入了更深刻的凝視與理解。

而博士班畢業後,我回到了花蓮。多次的從余老師家門前經過,一直等待著更大的勇氣敲門拜訪。

是啊,也是像這樣的天氣,炎熱的陽光裡有著涼涼的風。

而第二次的見面,要鼓起的勇氣,竟是與老師。告別。


之三 靈堂

那天,在新竹風的吹拂下,突然想念起余老師,而維倫師果然寄來老師辭世的訊息。

維倫師問我,想不想去看余老師?我直接的回答「想」,但卻不知道我要做什麼?可以做什麼?我是只見過老師一次面的學生,該以什麼樣的角色去看老師?

心中其實早就為第二次的見面預演了很多次,那可能是在研討會中,可能是在您的辦公室,可能就是在一個時間與空間中再一次的對話,從上次見面的領會裡,能有再一次的學習與領會。最重要的,是想當面謝謝您在那三小時中的啟示。

維倫師的帶領,讓我進入了老師家中的空間。您就在那兒,您的聲音透過機器不斷的播放著。我捧著三朵石斛蘭,只能閉眼,在心中訴說著這幾年來的改變,成長,與感謝。空間裡,迴盪著逝者的話語,而生者閉眼的呢喃,成了一個生死間最後的對話。

那彷彿就是多年前,那三個小時,在您的辦公室中,受教的我正聆聽、收受與領會的現場。

想在第二次見面時感謝您的啟示,卻已生死兩隔。當下, 我無法停止我的悲傷。眼淚於然落下。張眼,試圖停止哀働,我卻已掉入我那三小時師生相會的時空中,難以拔足。

維倫師說,靈堂顯現的是生者的「自己」。是啊,記憶如此鮮明,這道別的,是生者想留駐的過去。


之五 大地

九月21日,老師的追思會,九二一大地震週年,因為這個地震,將我定身在心理治療的實踐場域中。兒童的心理工作,成了我的終身志業。

送余老師最後一程,是重要的!所以向我治療的孩子們請假,正逢前一週的新進教師訓練,孩子有兩週無法工作。幾個膠著中的個案,成了我也同時在擔心的對象。

果然,孩子請託媽媽打電話給我,話筒傳來了思念的聲音,那是孩子甚至從未向自己父親表達的話語。去,不去;回,不回,在心中堆疊成兩難的嘶喊。

想送余老師,但電話所召喚的卻是更深的責任。想到老師所教導我所領會的,就是責任的重量。於是兩難逐漸清晰,我瞭解,我可以有著自己的任務,用自己的方式,追思您。

所以決定重回我的佇所,回到我的每日位置,我的鎮日角色。


我的孩子們,今天我們的課會有一點點特別,我們的互動裡,有著我對一位老師的,深深的思念。


再見,余老師。



星期三, 8月 01, 2012

我的微革命:心動台灣一一八

室外的陽光炙人,35度的高溫讓作響的電風扇也在抱怨東台灣的炎熱。我和美瑗姐正對台灣的早療十二年的效果有著諸多感嘆。舒安離開後,美瑗將更多的時間投入早療的工作,做的工作愈多、投入的心力愈大,在這工作領域中,總是會帶來更大的感慨。早療,「有效」嗎?十二年的期間,我們看到台灣的父母們已經更能注意到自己孩子的發展,對於「遲緩」開始有比較開放的態度,政府的社會福利政策也開始有正式的配套措施。我們看到孩子有更多的方向去「進步」,有愈來愈多的專業去形成孩子更多進步的方向,父母可以尋求的方式與管道,的確有個很了不起的進展。 

但是,我們服務的家庭,有比較「不苦」嗎?我和美瑗姐都無法肯定的點下我們的頭。

十二年,我第一批治療的孩子已經到了青少年的年紀,這些孩子,在從兒童發展的診斷中轉換到了精神疾病的診斷。因此,很多孩子開始有了不同的鑑定,小時候吃過動與注意力集中的藥物,長大吃控制憂鬱與焦慮的藥物,甚至被精神分裂幻聽幻想的藥物所控制。每聽到一個案例,我總誠心祈禱我服務過的孩子不會被被這些副作用比控制效果還劇烈的藥物所宰制。當可以知道過去孩子的近況時,我也總會覺察到自己對於深入瞭解的抗拒,因為我怕會難過。 

十二年,台灣的醫院仍然拒絕提供更高品質的療育情境,在健保的畸形體制下,醫院的心理工作者拼命的標示出「發展遲緩」的孩子,但是卻從沒有讓療育的服務、品質、環境而有所提升。因為衡鑑一個孩子健保所能給付的費用,遠遠高於實質的治療。畸形的結構,帶給心理工作者的是從未有的倫理思考,所以台灣的心理師沒有被教導過,每標示一個人次的「遲緩」,他就為台灣社會帶來了一個「療育」的需求,他自己就有了一個人次的「責任」要為這個療育的需求負責。

所以,十二年過了,當我們進入家庭工作時,看到的仍然是受苦的容顏。一輪年過去了,家長可能有更多的方向,可是無法消化不同專業的「異邦」言語,帶著焦慮,這些家長仍然無法看到自己家的未來。 

我們所嘆息的,是家庭的苦,被隔離在專業的圍牆之外。專業告訴一個家庭要如何如何做,但是,專業卻從來沒有形成去聆聽家庭之苦的空間與自覺。所以家長進步了,專業聽不到苦,卻讓自己停滯不前。


我們嘆息的,是開放的早療「市場」造成的專業傲慢。 

所以,在這個活動,我們想做的是一個心理工作者的「微革命」,從美瑗姐的生命經驗與早療歲月,用一個簡單而動心的儀式,從一位母親的眼光,重新去形成助人工作最原點的思考。因此,當回到自己的專業工作中,因此會有一個願意聆聽的眼睛與心情,將自己的「專業」暫時的放下。這是我們希望能和大家共享的真心禮物。 

                                                                                                                                                                     記於往花蓮的火車上。


心動台灣一一八:林美瑗


林美,一位再也平凡不過的媽媽,
看到她,就會想到在菜市場提著菜籃大聲殺價的婦人。
在台灣國語的腔調裡
超級土根性的表達方式下,
總是很容易的讓旁人陪他哈哈大笑。

林美,一位「慢飛天使」的媽媽
為了照顧女兒舒安,與所有的專業接觸
推動了台灣的「早期療育」
從此,在台灣
發展比較緩慢的孩子,
不再被叫做「智能障礙」,也不再被稱為「遲緩兒」
林美,讓所有台灣特殊的孩子,叫做「慢飛天使」
被印製在衛生署所有的療育手冊之中

林美,照顧了女兒舒安22
舒安終於回到天上的家中
林美把它和舒安的故事寫成一本書,帶給很多家長力量
隔年,
林美蒐集了14個家長的故事,帶給更多家庭被深度理解的共鳴

心動台灣一一八,是個給對於兒童與家庭心理工作有興趣的夥伴的禮物,
我們,要一起訪問
林美

活動內容:
我們將進行一個多方向的對話,由士恆和美在早期療育的故事為起點,延伸一個「母親」的在世界。藉由參加夥伴對於林美的興趣,我們會接觸兒童與家庭心理工作的核心,經由對話,我們會重新以一個母親的「愛」出發,給心理工作一個新的心空間。

參加費用:

參加方法:
向林美買一本書,買書由士恆經手、統計與寄發
讀中,形成對林美的興趣,並問林美一個問題。
將(1)問題、(2)為什麼問這個問題、和(3)這個問題與自己的關係形成一個800字以的一封信。將它email給士恆shyherng@gmail.com與美(請複製下頭的報名表,貼到word檔上。)
由士恆統籌,林美會找出她的觀眾,在以她為名的空間裡,他的故事。

訂書資訊:

請學員與心靈工坊直接購書,可以直接用「團購優惠」方式購買。
心靈工坊電話:02-27029186*15—17,請找智馨先生洽談。

收件截止日期:731
Touching Taiwan 118 報名表
帶領人翁士恆
主 題林美媛
姓名

現職

就讀/
畢業學校

年齡

性別

email

手機



請向林美媛買一本書,從閱讀中,形成對林美媛的興趣,並問林美媛一個問題。將(1)問題、(2)為什麼問這個問題、和(3)這個問題與自己的關係,形成一個800字以內的一封信。將它EMAIL給士恆與美媛。





還想說



星期二, 3月 27, 2012

凌晨四點五十八分


又是一個大清早的旅行,凌晨四點,一個人在高鐵接駁站前等待魚白的天際與空蕩的公車。

然後用哈欠與咖啡因將自己拉離還沒有做完的夢。

回台灣後,好像也就一直在如此流浪的狀態:一週裡頭,用兩天在花蓮將在英國學習的傳達出去;兩天在新竹,一溫熱幼時所蓋的被就要離開小時候的家;三天在台中,從佈滿塵沙的空間裡好不容易擦拭出自己的家。

人總是是這樣,在安逸時忘記自己的青春,飄泊時才念起家的美好。

久違的心情記事,於由台中前往北京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