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7月 31, 2003

(2003)停不了的小馬達

注意力缺失 / 過動疾患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心理師 翁士恆
一、ADHD疾患背景
*          認知能力缺陷:ADHD兒童的智力平均比一般同年齡的智商少515左右,視動協調能力也比較低,此外,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與規則形成能力也明顯的有困難。
*          語言障礙:ADHD語言發展遲緩的比率比一般同年齡的兒童高。
*          學業低成就:ADHD學生的學科成就分數低於平均數主要包括閱讀,書寫與數學。約有9%的ADHD有閱讀困難的情形發生。
*          ADHD疾患背景
*          生理健康的問題: 睡眠障礙與外傷挫傷。
*          情緒困擾:ADHD患者在精神異常的診斷上有一種的占44%,有兩種的占32%,有三種的占11%。常見的情緒困擾包括焦慮、憂鬱、與低自我概念等。此外,出現心因性疾病的比率也比一般人高。
*          社會不適應:違規行為與攻擊行為機會很高。
*          動作障礙:ADHD伴隨習慣性抽搐動作的比例很高,尤其是Tourette Syndrome。同時也常伴隨動作方面的障礙,包括細動作,手眼協調與視動協調的問題。

二、ADHD容易伴隨的疾病與診斷:
*          輕微腦功能異常(Minimal Brain Function Disorder)
*          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與憂鬱症/燥鬱症(Depression/ Manic Depression Disorder)
*          學習異常(Learning Disorder)
*          妥瑞式疾患(Tourette Disorder)
*          品行疾患(Conduct Disorder)與對立性疾患(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三、臨床上對於注意力過動疾患的解釋
1DSM系統的發展
*          1854年由德國醫師Hoffman所提出,並命名為過動症候群(Hyperactivity syndrome
*          DSM-II:於1986年正式列入,DSM系統之中,並命名為兒童過動反應症,以「過動」為命名的重點。
*          DSM-III:受到研究的影響將此命名為注意力缺失症(ADD),以不專注為命名的重點。並以「不專注」和「衝動」為診斷的主要症狀。並將之分做伴隨過動症狀(ADDH)與未伴隨過動症狀(ADDnH)兩種亞型。
*          DSM-III-R:將ADDADDH合而為一,統稱ADHD
*          DSM-IV:受因素分析法的影響,仍沿用ADHD的診斷名稱,但恢復分類,分為不專注(inattention)與過動-衝動(hyperactivity-impulsivity)兩類。
2DSM –IV的定義
*          1)或(2)有一成立:
*          1)下列不專注的症狀有六項(或六項以上)已持續至少六個月,已達適應不良並與其發展水準不相稱的程度:
*          經常無法密切注意細節,或在學作業、工作或其他活動經常粗心犯錯。
*          在工作或遊戲活動時經常有困難維持注意力。
*          經常不專心的聽別人正對他說的話。
*          經常不能照指示把事情做完,並且不能完成學校作業、家事零工、或工作場所的職責(並非由於對立行為或不了解指示)。
*          臨床上對於注意力過動疾患的解釋
經常有困難規劃工作及活動。
*          經常逃避、不喜歡、或排斥參與需全神關注的任務(如學校作業或家庭作業)。
*          經常遺失工作或活動必備之物。
*          經常受外界刺激影響或分心。
*          在日常生活經常遺忘事物。
*          列過動-易衝動的症狀有六項(或六項以上)已持續至少六個月,已達適應不良並與其發展水準不相稱的程度:
 ¡過動 (Hyperactivity
*          經常手忙腳亂或坐時扭動不安。
*          在課堂或其他需好好坐在座位上的場合,時常離開座位。
*          在不適當的場合經常過度的奔跑或攀爬 (青年或成年人可僅限於主觀感)。
*          經常有困難安靜地遊玩或從事休閒活動。
*          經常處於活躍狀態,或經常像「馬達推動」般四處活動。
*          經常說話過多。
 ¡易衝動(impulsivity
*          經常在問題未說完時即搶說答案。
*          需輪流時經常有困難等待。
*          經常打亂或侵擾別人 (如貿然的闖入他人的談話及遊戲)。
*          臨床上對於注意力過動疾患的解釋
造成損害的過動易衝動或注意力欠缺症狀有些在七歲以前即出現。
*          此症狀造成的某些損害存在於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場合(如在或工作場所或在家中)
*          必須有明確證據顯示社會、學業、或執業功能存在臨床重大損害。
*          此症狀非僅發生一種廣泛性發展疾患、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性病患的病程中、也無法以其他精神疾患(如情感性疾患、焦慮性疾患、解離性疾患、或人格疾患)做更佳解釋。
 四、ADHD的生理原因
*          腦功能異常:額葉部分的活動異常、網狀刺激系統(Reticular Activiting System, RAS)的功能異常,RAS為大腦下端腦幹中的組織或系統,其功能在調節警覺與興奮並過濾雜亂的刺激。
*          神經傳導物質(Neurotransmitter):多巴胺(Dopamine)、色胺酸(Serotonine)濃度降低。
*          神經傳導物質接受體(Receptor)的異常:安非他命接受體的異常現象。
 五、其他對於ADHD形成的解釋
*          行為學派:
*          行為學派認為ADHD不容易建立行為與後果的連結經驗(Barkley,1990)。Zentall認為ADHD兒童無法適當的過濾輸入的刺激或是偏好極端的刺激,所以對刺激量的需求較一般人為高。
*          其他對於ADHD形成的解釋
*          認知學派
*          洪儷瑜(民87)指出ADHD有行為抑制缺陷,會影響執行功能模組的非語文工作記憶(nonverbal working memory)、內在語言/情感/動機/之自我規律(self-regulation of affect/ motivation/ arouse)等執行功能而限制了自我控制的表現。
 六、關於ADHD的研究整理
*          依據洪儷瑜(民87)與Barkly1998)指出對ADHD的研究可以分為五個時期:
*          關於ADHD的研究整理
第一時期(1900-1959
*          為腦傷研究時代,此時期著重在腦傷的影響。Tedgod1908)發現早期輕微為發現的徵兆會造成永久性學習與行為的障礙。
*          1920年腦炎大流行,當時認為是受到腦炎感染的影響。
*          1930年代,中樞系統被更為瞭解,發現除了腦傷之外,尚有鉛中毒、癲癇、額葉損傷等因素。
*          1940年以後發現這些症狀並不能找到腦傷的生理證明,之後,腦傷的概念就被輕微腦功能異常的解釋取代。此時也證明了藥物對ADHD的學習增進行為。
*          關於ADHD的研究整理
第二時期(1960-1969
*          此一時期為過動症的黃金時代。因輕微腦傷的假設與可信度被很多學者質疑,帶之興起的事較為具體的行為或學習症狀的名稱。後來ChessLaufer提出過動症候群的名稱,被DSM-II所採用,正式命名為兒童過動反應症。
*          關於ADHD的研究整理
第三時期(1970-1979
*          為「注意力研究」興起的時代,此時期由於認知科學興起,著作高達兩千多份。
*          此階段的特色,是將此症的定義由過動的症狀轉移到注意力的偏差上。DSM-III便將此一觀點反映在其診斷標準上,並定名為注意力缺失症(ADD)。同時有關於心理治療、評量、藥物治療、人格特質等研究都在1970年代有突破性的發展。因此Barkley稱此一年代為ADHD的黃金時代。
*          關於ADHD的研究整理
第四時期(1980-1989
*          為診斷標準爭議的時代,此時期DSM出版兩次,對注意力缺失與過動症的診斷標準與亞型有不少的爭議。另外,社福系統與教育系統的研究也開始進入高峰時期。
*          關於ADHD的研究整理
第五時期(1990-1998
*          F-MRI的發明,讓神經心理學的研究興起。因此最近學者開始研究神經功能、遺傳與腦功能的障礙。尤其與額葉與神經傳導物質的研究有關。
*          Zametkin等人於1990年代的研究發現有ADHD的小孩、成人於上述腦部位的活動有減少的現象。另外,遺傳上,其子女有57%的機率患有ADHD
¡臨床上的衡鑑、治療等介入
 
七、衡鑑方式:ADHD的評量工具
*          注意力和活動檢核表
*          WISC-III兒童智力測驗:專心注意與處理速度與其他分測驗的差異值。
*          兒童行為量表:國內精神學界診斷ADHD之初步評量工具,由台大心理衛生中心所修訂,有國內常模。
*          臨床上的衡鑑、治療等介入
衡鑑方式:ADHD的評量工具
*          多向度注意力測驗:周台傑、邱尚貞、宋淑慧(民82)所編制,直接測量小學兒童的選擇性注意力、轉移性注意力、分離性注意力、自動性注意力與持續性注意力
*          問題行為篩選量表:由洪儷瑜所編制,參考DSM-IV18項行為項目所編制。
*          注意力測驗:由吳裕益等人所編制,測量五到八歲學童的注意力。
*          郭爾登診斷系統(簡稱GDS):測量警覺穩定和延遲作業測驗。無國內常模。
 八、藥物治療
*          Dowdy1940)認為精神興奮劑對70%~80%ADHD有正向的治療效果,目前以Ritalin為主。
*          興奮劑(psychostimulants):主要的興奮劑包括Dexedrinedextroamphetamine, Ritalinmethylphenidate, Cylertpemoline
*          抗鬱劑(antidepressants):Tofranilimiramine, Norpramindesipramine, Elavilamitriptyline
*          抗精神病藥:MellariThioridazine, Thorazinechlorpromazine, Eskalithlithium, Catapresclonidine

 八、心理治療與行為治療
*          行為治療
*          正增強(positive reinforcement):加拿大的Mcgill小組發現以立即持續性的增強可以維持ADHD學生的注意力至正常兒童的程度。若以部分間接性的增強,他們的表顯水準就會顯著下降。
*          負向回饋(Negative Feedback)與處罰(Punishment
*          反應代價(Response Cost)對於其表現大小,給予適當的獎賞或處罰。
*          果斷訓練(Assertive Discipline)遵守規則有明確的結果可依循。
*          臨床上的衡鑑、治療等介入
心理治療與行為治療
 *          認知治療
 *          通常結合行為治療,用意去除ADHD兒童的不合理價值系統,替之以合理的信念與價值系統。


*          臨床上的衡鑑、治療等介入
心理治療與行為治療
 *          完形治療與表達性藝術治療
*          利用圖畫、音樂等媒介,分離ADHD兒童的兩極信念或情緒,提供宣洩的時間與空間,建立並相信兒童的自我選擇系統。
*          治療的故事。
 九、最後
*          小孩世界與大人世界的不同
*          ADHD還沒有精確的標準與判別
*          評估大部分由大人的主觀去認定
*          讓小孩變乖還是抹殺了孩子的創意